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新闻奖评委点评 什么样的消息稿能获一等奖?
最新动态
中国新闻奖评委点评 什么样的消息稿能获一等奖?
2025-11-208



导    读


《羊城晚报》作品《别了,“女皇陛下”》获第35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引起各界关注。


报道捕捉住了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在法律制度上细微且重大的变化,宣告了香港推进法律制度“去殖民化”的历史进程,见证了香港法例中殖民印记的黯然退场和“一国两制”的稳步推进,被光明网、中新网、学习强国等众多媒体转载。


一篇消息作品,如何能引起众多关注?为什么能获得一等奖?


今天,传媒茶话会特邀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委、中国行业报协会会长张超文,对该作品进行点评。




张超文,中国行业报协会会长。长期在新华社工作,原任新华社编务会成员、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党委书记总编辑,高级编辑。担任多届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委,为百年百位优秀报人。


1


新闻价值大


首先是题材重大。


香港“去殖民化”是巩固国家认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必然要求,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2024年成文法(杂项规定)条例草案》,废除了法律条文中“女皇陛下”“总督”等带有殖民色彩的表述,用“中央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等表述取代。


这是香港回归27年后,法律层面彻底清除殖民痕迹的重要举措。这不仅是法律条文的简单修改,更是香港社会在政治、文化、法治等多领域迈向现代化、进一步融入祖国怀抱的标志性事件。


通过这篇报道,香港同胞主动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展现,依法治港的关键性步伐得以充分记录,对于巩固“一国两制”实践成果、增强香港与国家的凝聚力具有深远意义。


其次是时效性强。


2024年7月10日,香港立法会三读通过《2024年成文法(杂项规定)条例草案》,记者敏锐捕捉到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在法律制度上细微且重大的变化,迅即采访主管该事务的香港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和最早提出“加快完成本地法律‘去殖民化’”建议的香港立法会议员陈曼琪,及时形成报道,作为独家消息当天客户端首发,次日报纸刊发,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


2


专业水准高


先看新闻标题。立意新颖,引人入胜是标题的最大亮点。


标题中用“女皇陛下”借代原来香港法律条文中的“殖民化语言”和不合时宜的表述,生动传神、吸引读者。


整个标题《别了,“女皇陛下”》,采用了口语化表达,自然轻松,朗朗上口,却又一语双关,既客观陈述了香港法律字面之上去殖民化的客观事实,又为香港特区政府以更积极姿态通过修法、改名、教育等系统性工程,彻底清除殖民印记而拍手称快。


看文章标题,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毛泽东主席的名篇《别了,司徒雷登》,两篇文章虽有时空差距,其标题却有同工之笔。这篇作品是继新华社报道香港回归的名作《别了,“不列颠尼亚”》之后的又一篇反映香港社会变迁标志性事件的力作。


再看写作手法。


全文共计914 字,但鲜活生动又逻辑严密,如:导语中,“在多条香港法例中‘活’了许多年的‘女皇陛下’‘总督’终于在今年7月10日宣告‘退场’”,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活”“退场”两个词让原本枯燥的法律条文跃然于读者眼前。


随后,记者通过采访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陈曼琪等法律修改的参与者,用语言描述还原了去殖民化的详细过程,使整篇消息活灵活现,生动立体。


3


社会影响深远


传播效果好:作品刊发后引发广泛关注。资料显示,文章在羊城晚报客户端内的阅读量超过17万,在羊城晚报官方微信号上的阅读量为1.2万,光明网、中新网、学习强国等众多知名媒体、平台跟进转载,在全社会引起更为强烈反响。


价值导向正:通过报道,充分展现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强大生命力,可进一步凝聚港澳台同胞的强大精神和行动力量,推动国家实现完全统一。

 

作品原文:
别了,“女皇陛下”


继在香港上空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于1997年6月30日最后一次降落后,在多条香港法例中“活”了许多年的“女皇陛下”“总督”终于在今天宣告“退场”了。


今天(7月10日),香港特区立法会三读通过《2024年成文法(杂项规定)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宣告在多条香港法例中出现的“女皇陛下”“总督”“立法局”等字眼退出香港法律舞台。


今年5月22日,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在香港特区立法会会议上动议二读《条例草案》,“认为现在有需要提出另一条综合条例草案,以对不同条例作出杂项修订”。《条例草案》共分为15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为法律适应化而作出修订的第14部。


第14部涉及的修改内容包括:以“中央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根据基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取代“女皇陛下、其世袭继承人或继位人”、以“行政长官”取代“总督”、以“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取代“总督会同行政局”、以“立法会”取代“立法局”等。


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14部由香港不同的政策局包括律政司提出,建议修改多条成文法则中的若干表述及条文,大部分建议修订属于术语或技术性质。法律适应化修改的目的是使1997年7月1日前在香港生效的条例和附属法例中的某些条文或表述,符合香港基本法及切合香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的地位,并适当反映相关政策局的政策原意。


“法例用词不准问题存在多年,早就应该改。”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陈曼琪早在2022年9月致函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和香港特区立法会司法及法律事务委员会主席,要求加快完成本地法律“去殖民化”。


今天,陈曼琪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香港长期残留受殖民统治时期的法律条文,这对香港推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大障碍。这次修改律例就部分不切合香港特区宪制地位的表述直接作出适应化修改,例如删改“女皇陛下”“总督”“立法局”等字眼。“这次修改律例能有效并加快落实本地法律‘去殖民化’,正确反映香港特区的宪制秩序,相信这次修改律例能让香港本地法例与时俱进。”


“经法律适应化修改的表述令有关成文法更清晰易明,有助于公众查阅和理解相关法例,有利于巩固香港作为法治社会的地位。”张国钧说。


(作者:董柳)


来源:传媒茶话会


END

编辑:王普   

审发:赵仲炜

投稿邮箱:zgwbjycw@163.com


往期推荐

?融合向新,春城同行!中国晚协第40届年会在昆明举行

?阅兵盛典,全国部分晚报头版精彩呈现!

?七个中国新闻奖获奖版面带来的三点启示

?全国各地晚报社长、总编辑齐聚春城,共话媒体融合新趋势(附视频)

?共品佳作、共悟精髓!第35届中国新闻奖优秀版面赏析

?《晚来悦读一时新:晚报上的中国新闻奖》出版

?从近十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看主流媒体生态传播新范式

?近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类作品,全国晚报有14篇作品获奖

?“我觉得记者是最好的工作”——访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高级记者唐慧卿

?数据分析:获中国新闻奖难与易

?共赏!2025年全国各地晚报新春版面联展,演绎多彩年味







图片

扫码关注

 聚焦传媒变革
 分享行业信息


图片


点赞!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