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太火了!一份原价1元的《青岛早报》,在网上被热炒至26.8元 报纸印刷厂还在忙着印几天前的报纸……
最新动态
太火了!一份原价1元的《青岛早报》,在网上被热炒至26.8元 报纸印刷厂还在忙着印几天前的报纸……
2025-11-047


怪不怪?

这家印刷厂

竟然忙着印“几天前的报纸”


一份原价1元的《青岛早报》,在网购平台上被热炒至26.8元一份,成为一纸难求的收藏珍品——这不是“洛阳纸贵”的传说,而是正在青岛上演的现代传奇。


这一切,始于一场演唱会,源于一座城市的温度。


13分钟“逆流”视频

叩响心灵共鸣


10月29日,一条题为《在岛城降温的初秋里,乘上一趟“温暖列车”》的13分钟视频悄然出圈。在追求“3秒定生死”的短视频时代,它反其道而行,却如涓涓细流,浸润了无数观众的心田。


《青岛早报》年轻记者江彩雯是这条视频的采制者。“13分钟长吗?但我就不想删减,我就要留着矛盾在视频里,有我的倔强。”她说。


镜头从凉意初显的青岛海风切入,迅速聚焦于现象背后的本真:“此刻,这座城市正以澎湃的热情,提前拥抱了这位歌手和他的歌迷们……”视频超越了明星与粉丝的叙事,深入城市的人文肌理,捕捉票根经济背后的暖流、城市关怀与爱的力量。泪光之下,是动人的真诚。




视频发布后,在粉丝群体中引发强烈共鸣,“看哭了”成为高频评论。


明星回应

一纸风行引爆“票根经济”


江彩雯隐隐觉得,张杰可能会看到这条视频,但未曾料到,这份用心真的得到了本尊的回应。


在微博上,#从张杰青岛演唱会看青岛的票根经济#登上热榜,一路飙升,阅读量突破140万。票根经济是什么?在这里,它不仅是商业,更是情感与城市温度的体现。


图片


张杰在《青岛早报》微博下留言:“好用心,好感动”——这不仅是对媒体工作的肯定,更是对粉丝真挚情感的呼应。


10月30日,《青岛早报》推出创意头版,将这一温暖互动定格。这份报纸未经任何宣推,仅凭网友自发“炫富”,瞬间炙手可热。


图片


《青岛早报》的小红书账号被求报留言淹没,小编们四处搜罗存报,甚至总编办公室的考评样报也被“征用”,仍是杯水车薪。


等到用户需求量已经超过3000份,几位小编觉得有必要汇报,要不要加印一批报纸,满足用户需求?


编辑部决定:印!而且立下一条原则——绝不提价。“不能挫伤粉丝的热情与真情。报纸的定价也像做人一样,要正道直行。”


小编“磨出火星”

一场48小时的双向奔赴


当编辑部做出加印决定,小编们兴冲冲地告知网友时,她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下无意间开启了“天河倾泻”般的需求洪流。


图片
图片


10月30日,回复网友订报咨询到次日凌晨3点,早上7点继续答疑。


10月31日,统计汇总3000多位粉丝的订报需求,转印刷厂开工加印。


11月1日,发行部将加印的报纸分送到邮局、报社和粉丝网友要求的直领点。


11月2日—3日,加印总动员!分发总动员!快递总动员!


图片

早报工作人员在自提点给粉丝发放报纸。


回复留言、汇总信息、建群沟通……200人满员群一连建了12个,加印2万份仍供不应求。连续3天近乎不眠不休的“特别发行”,早报小编“手都磨出火星子来了”。


在这些年轻员工看来,这已超越工作范畴,是受粉丝热情感染的本能呼应,那是一张报纸、一座城市和来自全国的网友粉丝的双向奔赴。


从“宠粉”到“城长”

一纸风行的深层回响


10月31日,早报编辑部推出《青岛早报》创刊30周年特刊及原创MV《我们》,传递“采编与读者是一家人”的深厚情谊。



图片


此次事件,不仅是媒体转型的标志性范本,更成为观察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生动窗口。从2024年2月《新闻晨报》的“张学友特刊”,到此次《青岛早报》的快速反应,传统媒体正以崭新姿态融入粉丝经济,实现流量与口碑的双赢。


更深层次看,这是青岛这座“爱心城市”善用文旅流量、展现包容开放的精彩缩影。它赢得的不仅是经济效应,更是城市美誉度与文化向心力的提升。


一纸风行,其来有自。当真诚遇见热情,当媒体拥抱用户,当城市珍视每一份到来的情感——昨日的新闻,也能成为今日的珍品;一时的热点,终将沉淀为永恒的城市记忆。


图片


这几天,天南海北的网友都在找这份报纸。大家都在问——

微信图片_20251104074130.jpg


小编在此统一回复,大家不要急,早报编辑部调集了各种库存,加印了2万份,如果仍然不够,我们也会努力帮助粉丝满足心愿!请关注《青岛早报》小红书号,那儿是我们的“宠粉议事厅”。



一场串联三方的“温暖奔赴”

如果说报纸是情感载体,那么票根则是拉动消费的“金钥匙”。为将观演“流量”转化为城市“留量”,青岛早在年底密集举行的演唱会前就布局创新——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110家单位成立“票根经济商家联盟”,推出近300项专属权益,覆盖30家景区、33家酒店及148家餐饮店,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生态:持一张演唱会票根,粉丝可享崂山风景区半价优惠、海景酒店8折、海鲜餐厅满减;针对不同客群,设计“研学、亲子、情侣”等六大“跟着演出去旅行”主题线路,单客综合消费达票面价格的2.3倍。


图片

快递员向记者展示全国张杰歌迷购买青岛早报的快递单。青岛早报记者 江彩雯 摄


数据印证了票根经济的威力:张杰个唱与同期举行的“天作之合”两场演唱会直接拉动青岛夜间经济超2亿元。从“一场演出”到“一座城的消费热潮”,青岛用实践证明:文化演出不仅是娱乐产品,更是城市经济的“新引擎”。


更长远的是,青岛以此次演唱会为试点,构建“五个一”票根经济生态:梳理一份票根权益清单、建立一个跨业态商家联盟、制定一套行业公约、打造一个数据平台、推动“文旅+体育/航空/商超”多业态融合。


这场盛宴的核心,始终是“人”的联结——艺人的真诚、歌迷的热爱、城市的包容,共同书写了“温暖奔赴”的故事。


对张杰而言,青岛的意义不止于第200场演唱会。在第200场演出时,他提到自己一早起来看歌迷会的帆船应援直播,有些哽咽:“你们在今天有点冷的海边坐着帆船,记录着这一切……我觉得我被很多人爱着。”


对歌迷而言,青岛是“有温度的城市”。除了帆船应援,他们还策划“海陆空立体应援”。“因为张杰,我爱上了青岛。明年我一定再来,不是为演唱会,而是为这座城。”一位异地歌迷在留言中写道。


对青岛而言,这场演唱会是城市软实力的“试金石”。市文化和旅游局提前发布“致乐迷朋友的一封信”,在场馆外设服务摊点,志愿者发放手绘地图、特色纪念品;联盟酒店推出应援主题客房,美团在歌迷集中的酒店设打卡点送大礼包;甚至在地铁站点,还准备了姜糖水、共享充电区,以及化妆区等,让粉丝“一路暖心”。“这次在青岛,感受到了细节里的善意。”粉丝梁女士说。


图片

快递员搬运青岛早报加印的报纸。


演唱会的灯光最终会熄灭,而承载着美好记忆与城市温度的2万份纪念报纸送达粉丝手中时,当票根权益仍在吸引游客打卡时,这场“温暖奔赴”的故事并未落幕:它不仅为青岛带来2亿元夜间经济增量,更让“票根经济”成为可复制的文旅模式——当真诚遇见热情,当媒体拥抱用户,当城市珍视每一份到来的情感,昨日的新闻会成为今日的珍品,一时的热点会沉淀为永恒的城市记忆。


从艺人到粉丝,从媒体到城市,这场以音乐为媒的互动证明:最好的联结,永远是双向的奔赴;最好的经济模式,永远藏着人文的温度。

图片


来源 | 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END

编辑:王普   

审发:赵仲炜

投稿邮箱:zgwbjycw@163.com


往期推荐

?融合向新,春城同行!中国晚协第40届年会在昆明举行

?阅兵盛典,全国部分晚报头版精彩呈现!

?七个中国新闻奖获奖版面带来的三点启示

?全国各地晚报社长、总编辑齐聚春城,共话媒体融合新趋势(附视频)

?走进“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解码古镇保护与创新的共生密码

?《晚来悦读一时新:晚报上的中国新闻奖》出版

?从近十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看主流媒体生态传播新范式

?一场跨省市共建共享的媒体联动——《你好,中国大运河》特别策划

?“我觉得记者是最好的工作”——访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高级记者唐慧卿

?阅读总量超1.3亿次,扬子晚报创新融合传播模式,为两会报道添彩

?数据分析:获中国新闻奖难与易

?《哪吒2》爆火!票房115亿,这家媒体追饺子16年

?共赏!2025年全国各地晚报新春版面联展,演绎多彩年味







图片

扫码关注

 聚焦传媒变革
 分享行业信息


图片


点赞!??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