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BIRTHDAY
96年,是一部缩微的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代代新闻人“铁肩担道义”的精神图谱,更是一座城市、一种办报风格的鲜活见证。
9月9日下午,“九六拾贝——新民百年报史馆藏品展”在上海报业集团一楼大厅开幕。
赵超构多次修改的言论手稿、束纫秋复刊时期的工作笔记、吴敬琏为报史馆题的馆名、吴清源等各界名家题赠报社的题词……这些沉淀着岁月痕迹的实物诉说着新民晚报96年来的风雨历程。
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新闻史学专家、文化学者和老报人济济一堂,回溯历史、解读基因、建言未来,共同探讨这份“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报纸如何走向她的百年荣光。
“九·九”创刊确立办报基因
为什么选择在九月九日创刊,原来说法不一。新民晚报原副总编辑严建平最近从《〈新民报〉春秋》一书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曾明确说明,选在这个日子创刊,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1895年农历九月初九发动的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由此可见,这张报纸从诞生之初,就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严建平说。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瑚将新民晚报的办报智慧概括为三大基因:“一是自1929年在南京创刊时就确立的‘面向市民’立场;二是在历史风云变幻中始终坚定站在人民一边的政治选择;三是在业务上持续创新,塑造了独具一格的社会新闻、副刊和杂文漫画传统。”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馆长赵书雷援引了陆费逵100多年前的话:新闻出版是个小行业,但是它和国家民族的关系比任何行业都要多一些。一份历史悠久的大报,其本身就是一部“微观的中国近现代史”。它的报道选题、语言风格、版面变化,无不深刻反映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
几代报人“纸上春秋”写情怀
展览中,许多泛黄的手稿令人动容。老报人、老总编辑束纫秋之子束因立、束因初兄弟在父亲去世后,将其大量手稿捐赠给报史馆。“父亲没有给我们留遗嘱,但他留下这些手稿,说明它们不属于家庭,而属于报社、属于历史。”束因立说,“父亲一生笔耕不辍、心系报社,他在报社的时间比在家还长,报社也是他的家。”
束因初回忆,2008年汶川地震时,父亲卧病在床仍坚持缴纳特殊党费,“这种‘身在病床、心系社会’的责任感,就是晚报人关注民生、敏感时事的精神写照”。
同为晚报老报人的漫画家郑辛遥讲述了他促成史美诚向报史馆捐赠贺友直漫画原作的经过。史美诚此前一直犹豫这批珍品的归宿,但当得知新民晚报成立百年报史馆时,他立即回复“可以”。“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接力,也是对晚报的最高认可。”郑辛遥说。
学术视野下的新民传统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邵琦,上海近现代地方史、出版史研究学者樊东伟等都从新民晚报读者与作者双重视角出发,肯定新民晚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风格。
陈子善指出,新民晚报成功影响了全国晚报,其历史不仅是报史,更是上海城市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鲜活地记录百姓生活,这种市民性正是其永恒魅力。
邵琦以诗经中的“国风”篇比喻晚报“采风于民、还闻于民”的办报传统,认为在当下更具独特价值:“新民晚报作为一张市民报所承担的‘上情下达、开风气之先’的功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从历史文脉里汲取变革动力
如何让报史馆从临时展走向常设馆?如何从实物展示升级为学术研究?与会专家提出了具体建议。
郑辛遥概括为:挂一块牌子(固定报史馆)、建一个班子(工作小组)、拍一部口述历史纪录片、办一次百年特展、出一套丛书。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副馆长张霞提出三个建议:建立固定展馆,将临时展转为常设展;拓展征集范围,除文稿外,采访本、证件、音频视频等都应收藏;开展口述史项目,让老报人讲述历史,并借助社会力量丰富馆藏。樊东伟前不久刚向报史馆捐赠了一本1946年的《文萃》杂志,上面刊有一篇赵超构的文章,他建议“抗战时期报纸存世稀少,建议系统挖掘战时文献,这些是民族记忆的珍贵载体。”
复旦新闻学院与新民晚报社同样创立于1929年9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白红义则从学术角度建议:“报社可与高校共建‘报史研究中心’,将实物展示提升为学术研究,生成有理论价值的研究成果。”
《新闻记者》主编刘鹏提出可从历史经验中提取“文化基因”,“在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当下,梳理新民晚报百年历史中,哪些可以惠及当下面临挑战的媒体人,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取转化,成为走向下一个百年的动力”。
正如嘉宾引用《礼记·大学》的寄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采民俗,观民风。”走向百年的新民晚报正在系统梳理办报理念、历史文脉,期待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大潮中凸显特色、焕发新机。
文字 | 吴南瑶
来源:新民燕窝公众号
END
编辑:王普
审发:赵仲炜
投稿邮箱:zgwbjycw@163.com
?走进“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解码古镇保护与创新的共生密码
?一场跨省市共建共享的媒体联动——《你好,中国大运河》特别策划
?“我觉得记者是最好的工作”——访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高级记者唐慧卿
?阅读总量超1.3亿次,扬子晚报创新融合传播模式,为两会报道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