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社区报+社区行,这家晚报已转型
最新动态
社区报+社区行,这家晚报已转型
2025-09-092

今年7月22日,《武汉晚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两位失联40年的老同学,因先后在《武汉晚报》“分享版”上刊发书画作品,其中一人无意间看到对方名字,进而取得联系。


  在移动互联时代,通过“看报寻人”似乎已是不可思议的“稀奇事”。但这个案例说明,即使手机阅读已是阅读方式的主流,报纸在当下仍然具有它的独特价值和不可替代性——仪式感、定格功能以及与老年群体的情感纽带。


  自今年3月开始,《武汉晚报》实施改版,着力转型社区报。同时,《武汉晚报》的运营工作由同为长江日报社旗下的长江日报出版发行公司承担。


  由此,《武汉晚报》与长江日报出版发行公司合作探索一种模式:以《武汉晚报》为重要抓手,延展由长江日报出版发行公司创办多年的“长江日报社区行”活动链条,从社区线下活动到居民参与办报,从“社区行”到社区报,实现双向驱动。

“开门办报”让居民“唱主角”

  社区不再仅仅是报纸的读者,更是它的作者。自3月18日改版后,《武汉晚报》提倡“开门办报”:放下身段,邀请居民提笔书写自己的故事,让社区点滴成为版面主角。

  从5月6日至7月17日,《武汉晚报》开设“毕业季”版面,先后推出48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班级毕业合影、班主任寄语等,成为这个毕业季送给孩子们最珍贵的毕业礼物,在武汉产生较大社会反响。

  育才小学六年级班主任陈迪的寄语《溪水涓涓映六载,小树亭亭向晴空》,以“见面如吾,纸短情长”开篇,字句间流淌的师恩让家长、学生动容。班级上学生读着老师写给自己寄语的画面,更是印在他们成长年轮上的暖心印记。

  《武汉晚报》还开设“讲堂”版面,推出“校长眼中的隔代教育”“名师支招幼小衔接”的热点话题,邀请校长、名师执笔为读者答疑解惑,收获良好社会效益。

  《武汉晚报》独特的版面设计也成了居民展示才华的舞台。“达人”版面上,八旬民间艺术家郭世龙的竹简雕刻在《武汉晚报》独家报道后,众多媒体纷纷转发他的故事。他说:“年事已高,本来打算收手了。在晚报的大力报道后,我坚定了信心,要把民间的工匠精神继续发扬下去。”“姻缘会”版面上,青山区钢都花园街道居民陈新民和匡义华46年的婚姻故事,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隽永。

  这些内容都来自居民主动投稿。而在日常的“活动”“圆桌”“明星社区”版面上,基本都是社区工作者自己撰写的稿件,体现了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案例,提供了不少“好办法”“金点子”。

从走进社区到扎根社区

  2024年4月启动的“长江日报社区行”活动,秉持“贴近群众、服务社区”的理念,链接多方资源,以各类主题活动为依托,深化媒体与社区的联系,成为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有效平台。

  通过用户生产,让《武汉晚报》的内容更加接地气、聚人气,不断提升报纸的打开率,重新建立纸媒与用户的连接。

  在江岸区二七街道操场社区,90岁的“老顽童”宋恩银以自创相声闻名街坊。当《武汉晚报》报道了他的故事后,他每日出门必带一份报纸,向邻居们展示:“晚报让我从凉亭艺人成了社区明星!”社区工作人员被这份热情感染,为他赠阅了全年《武汉晚报》,这份礼物点燃了老人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

  在东西湖区金银湖街道学府社区,72岁的科普博主袁修庆的故事见报后,社区党委书记登门送上报纸。袁老摩挲着版面说:“这是最好的认可!”

  而汉阳区公安分局在“长江日报社区行”活动中设立的“知音航班”展位,则让连接升华为守护。一次活动中,年过六旬的王女士特地赶来致谢:反诈民警挽救了她。“96110的电话像一道护身符。”她感叹道,“《武汉晚报》上读到的案例,线下‘社区行’现场就能面对面咨询,这才是实在的安全感。”

  重建连接,解决居民急难愁盼。《武汉晚报》坚持每周开展社区书记座谈会。汉阳区江汉二桥街道的社区书记们提出加装电梯、车位改造等痛点,记者现场记录并跟踪报道;洪山区洪山街道鸿岭花园社区的“七点半门诊部”模式,通过居民夜谈会化解停车难题,更是登上了《武汉晚报》“圆桌”社区治理版。

  这些努力让报纸不再仅仅是信息载体,还是社区治理的“议事厅”。

搭建老年生活服务平台

  “社区行”与社区报的联动,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能与传播效果。

  以“长江日报社区行”15家医院联合开展的“冬病夏治节”义诊活动为例,线上线下活动覆盖超10万人次,为众多居民提供了健康检查、疾病咨询和治疗建议等服务,切实惠及居民。

  企业也找到了价值支点。中百集团的“年货节”走进社区时,车厘子单日售出500斤,销售额达15万元;中国电信捐赠的智慧社区平台,以高空抛物监控和老人关爱系统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在非遗市集和社区能人秀中,话题被居民们热议,文化IP激活了社区的基因。政务力量则注入政策动能——新洲区市场监管局在“社区行”中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江夏区医保局的“刷脸支付”体验让居民感叹科技惠民近在咫尺。

  目前,“长江日报社区行”项目年均60场活动覆盖200万中老年群体,媒体品牌价值得以提升,长江日报社月度发行工作实现突破。

  未来,《武汉晚报》将着力打造“纸媒+社群”读者俱乐部,围绕社区生态圈搭建老年生活服务平台,更好地拓展银发经济新赛道。

  长江日报出版发行公司“长江日报社区行”与《武汉晚报》的联动,构建了一套“政务+企业+媒体+居民”的共生生态。在“社区行”的活动舞台上,政府资源、企业服务与居民需求交织成网,让每一次活动都成为基层治理的加速器。

来源:传媒瞭望公众号

图片


     END

编辑:王普   

审发:赵仲炜

投稿邮箱:zgwbjycw@163.com

往期推荐

?阅兵盛典,全国部分晚报头版精彩呈现!

?七个中国新闻奖获奖版面带来的三点启示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论坛,大家行家这么说

?走进“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解码古镇保护与创新的共生密码

?《晚来悦读一时新:晚报上的中国新闻奖》出版

?从近十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看主流媒体生态传播新范式

?一场跨省市共建共享的媒体联动——《你好,中国大运河》特别策划

?“我觉得记者是最好的工作”——访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高级记者唐慧卿

?阅读总量超1.3亿次,扬子晚报创新融合传播模式,为两会报道添彩

?数据分析:获中国新闻奖难与易

?《哪吒2》爆火!票房115亿,这家媒体追饺子16年

?共赏!2025年全国各地晚报新春版面联展,演绎多彩年味

?2025年各地部分晚报新年献词寄语







图片

扫码关注

 聚焦传媒变革
 分享行业信息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