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新闻视频化、视频专业化”,赋能主题报道创新
最新动态
“新闻视频化、视频专业化”,赋能主题报道创新
2025-07-222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传播生态下,主题报道面临着传播效力衰减等困境。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短视频应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56分钟,视频化传播已成为主流信息接收方式。主流媒体如何突破传统报道范式?通过视频赋能实现主题报道的“破圈”传播,成为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

本研究以大众新闻客户端(以下简称“大众新闻”)视频化实践探索为样本,系统解构视频赋能主题报道的三大创新维度,为主流媒体提升传播效能提供可复制的路径参考。

 01 

“内容为王”:

聚焦主责主业,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

做好主题报道就要紧密关注时代发展趋势,紧扣媒体主责主业,主动设置议题,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在此过程中,视频产品借助其直观生动的优势,可助推重大主题背后的故事和价值更好地呈现,引发受众更广泛的共鸣和思考。

比如,大众新闻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策划了“老兵”专题,推出了《老兵|胡兆富:一手持枪一手提药箱,出生入死百岁赤心依旧》《老兵|AI再现老兵青春模样》等视频,情感真挚,尤其是利用AI技术让受众与旧时光的“老兵”们重逢,令人动容。截至目前,“老兵”系列短片全网传播量100万+,真正做到了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

又如,2025年4月23日,山东一季度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公布,基于此,大众新闻视频工作室发布了《数据剧场|来看山东的“开门稳”“开门红”》,用具象化的数据对比展现了山东一季度经济社会情况。另外聚焦发布会现场,发布了《开门稳、开门红!来看山东首季经济“三字Buff”》视频,用“稳、进、好”三个字串联起山东首季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提高了受众的记忆度。

在常规主题报道中,由于报道主题较为宏大,容易导致报道求全而流于表面。通过视频形式,轻量化、小切口、软表达则是一种解决方式。

比如,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大众新闻推出《写给1949》系列报道,视频中75年前的画面与2024年的画面交替出现,从绿皮火车到高铁动车,从舟车不通的革命老区到买卖全球的物流之都,今昔对比和一封封写给1949年的信通过视频生动呈现。用一个个具体人物的小切口,展现中国75年间的发展变化,令人印象深刻。

在2025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围绕大会现场情况,从一个游客的感受出发,推出了政论片《山东政视|流量变留量,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山东解法》,视频层层递进,从多个视角剖析了好客山东“流量如何变留量”,避免了流于表面式的表达。在田间地头,用视频《“诗人”二姐》展现以乡土诗歌走红的村民吕玉霞追求精神价值的无限可能,全网阅读量超100万。

正能量澎湃大流量,数据最有说服力。在2025年山东省两会期间,推出的《挑起大梁走在前——9.86万亿的背后》全网传播量达386万,《挑起大梁走在前——2024,好样的!》等“大众快评”系列作品中,单条最高全网传播量超1000万。

 02 

形式创新:

丰富视频形态,向创意要流量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容本身就像一座宝藏,但如果没有合适的挖掘与呈现方式,就只能深埋地下。好的内容只有配上独特的制作模式和巧妙的叙事方式,才能突破重围,形成大流量传播。

(一)用创意开拓视频热榜

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精心打磨传播“外衣”,新闻才能飞得更远、更广,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2025年,大众新闻对品牌直播《“达”开眼界·大国重器》系列直播进行了改版,搭配了创意视频“知视”系列。如在《知视|向海借水》中,用一个个创意特效将海水淡化的步骤梳理出来,让“知识”在不经意间入脑入心,让受众看得懂、愿意看。

新闻视频化还需要好的创意加持。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大众新闻契合了当下社会热点,有针对性地推出了《来山东,这样去班味》系列视频,以“去班味”为切入点,从美食美景、好人好客等多个角度出发,发布了《来山东,这样去班味|乡村“处方”来了!》《来山东,这样去班味|碳水轰炸疗法》等多个作品,频频登上热搜热榜。

(二)AI短剧引领视频化风尚

AI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像一股春风,为新闻创作带来了更多的活力。2025年4月,“好客山东·齐鲁1号”开行,大众新闻推出了《先贤奇旅记》系列AI短剧。让孔子、李清照等千年“顶流天团”登上“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用故事情节将旅游列车沿线情况巧妙串联起来,创意鲜活且充满烟火气。AI短剧不再只是画面的拼接,而是有故事、有剧情、可看性强的新闻作品。其中,《先贤奇旅记①|走起!快登“齐鲁1号”去吃辣子鸡》全网流量50万+,有效提升了主题报道的表现力。

(三)用好、用活、用足新闻直播

直播作为一种最直观的新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新闻视频化。能否用好、用活、用足新闻直播,是新闻视频化成败的关键。在《“达”开眼界·大国重器》系列直播中,我们用《盾构机,山东造》《给黄河“装水表”》《探究天勰力“共享星座”的奥秘》等直播彰显“山东制造”的全新智慧和硬核实力;2024年9月1日开海当天,《直播|千帆竞发!山东开海现场直击》追鲜72小时,火爆全网;《“遗”路生花》直播深入探访那些被岁月雕琢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产业遗产,展现山东人民一以贯之的智慧与勤劳。

2025年上半年,《“达”开眼界·大国重器》系列直播全平台观看次数、评论、点赞、分享数等均创平台直播类产品新高,多场直播被南方+、潮新闻、北京日报、河北日报、顶端新闻、内蒙古草原云等主流媒体转发推送。

 03 

传播助力:

加快联合传播建设,唱响“大合唱”

(一)多平台联动,实现相互赋能引流

大众新闻致力于打造“一报一平台多端多账号”立体传播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视频发挥着重要作用。每逢主题报道,如全国两会、山东省两会、尼山论坛、文化中国行、行走黄河,大众新闻都会采取“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大众日报’微信公众号+‘大众日报’微博+‘大众日报’抖音+‘大众日报’微信视频号”等平台矩阵传播的方式全面铺开。根据各平台特质,采用多种形式发布短视频,可有效提高传播的针对性,让媒体传播力呈指数级倍增,从而有效扩大优质内容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以“大众日报”微信公众号为例,头条文章阅读量达10万+是常态,每天多则五六篇、少则两三篇;二条文章也时常达10万+;每月总点击量在3000万左右,在省内媒体微信公众号中遥遥领先。其中,视频内容贡献了不小份额。同时,在抖音平台上,《“厉害”的带货主播》独家揭露直播刷单黑幕,视频播放量超过2000万,类似优秀的视频作品带动了“大众日报”抖音号及矩阵内其他平台号的增粉。

(二)联合传播共建“朋友圈”,唱响“大合唱”

除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外,联合传播共建“朋友圈”,与央媒、商业平台、省市媒体合作共建,实现大众化与分众化相结合,可以达到差异化传播的效果。

大众新闻的大型直播一直践行联合传播路线,《向海图强》《哪哪都是一亿人》等直播均与南方+、潮新闻、北京日报、河北日报、顶端新闻等媒体合作推出。当下,为充分用好丰富的直播资源,大众新闻客户端探索出了与各省级媒体、央媒实现常态化联动直播的传播机制,主流媒体共同发布,能更好地形成传播合力,发挥正能量、好声音。如2024年中秋期间,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联合沿黄九省份主流媒体共同推出了《天涯共此时——沿黄九省份联动直播》,在近2个小时的直播里,沿黄九省份的媒体记者带领受众夜游美景、品尝美食、感受非遗,携手展示各省份的中秋之美、人文之博,全网观看量突破200万。

实践表明,当主题报道突破传统报道范式,有效实现视频赋能,完全可以实现“破圈”传播。

(作者:马海燕、张九龙、王琛、梁雯;单位:大众报业集团)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5年6月号,原标题为《“新闻视频化、视频专业化”赋能主题报道创新——基于大众新闻视频化实践》。

图片


编辑:王普   

审发:赵仲炜

投稿邮箱:zgwbjycw@163.com



往期推荐

?广东主流媒体吹响系统性变革冲锋号(附视频)

?七个中国新闻奖获奖版面带来的三点启示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论坛,大家行家这么说

?走进“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解码古镇保护与创新的共生密码

?《晚来悦读一时新:晚报上的中国新闻奖》出版

?从近十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看主流媒体生态传播新范式

?广东将出台“五项举措”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

?一场跨省市共建共享的媒体联动——《你好,中国大运河》特别策划

?阅读量2.6亿!揭秘羊晚“融媒轻骑兵”两会破圈密码

?潮新闻将25个部门整合为12个中心和4个职能部门

?阅读总量超1.3亿次,扬子晚报创新融合传播模式,为两会报道添彩

?数据分析:获中国新闻奖难与易

?《哪吒2》爆火!票房115亿,这家媒体追饺子16年

?共赏!2025年全国各地晚报新春版面联展,演绎多彩年味

?2025年各地部分晚报新年献词寄语







图片

扫码关注

 聚焦传媒变革
 分享行业信息


图片


点赞!??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